中華民國養豬合作社聯合社
NEWS
LINKS
08 May 2019
 

0506非洲豬瘟》台越合作活病毒檢驗技術,學者:長期抗戰需部署重兵

上下游記者 林珮君 on 2019 年 05 月 07 日 in 漁業養殖畜牧

台灣即將邁向口蹄疫的不打疫苗非疫區,但在邊境肉品監測上卻創上非洲豬瘟檢出陽性比新高峰,顯示防疫作戰仍舊鬆懈不得。農委會昨(6)日舉辦「口蹄疫及非洲豬瘟檢驗分析座談會」,邀請專家對疫情監測提供建議。

地方診斷中心接觸戰情最前線,中央應快速對接

防疫非洲豬瘟需要長期抗戰,現場與會專家擔心國內檢驗量能不足的問題。家畜衛生試驗所(簡稱「畜衛所」)代理組長鄧明中表示,從樣本的接收、處理、監測到結果發送,所內的非洲豬瘟小組最大處理量能為一日200件,若徵調全所同仁協助,全所每日最大處理量能為400件。

未來若國內不幸發生疫情,則爆發場周邊鑑測採樣工序將委請五所大學和農科院進行初篩,一旦發現陽性反應,再送至畜衛所複診。規劃上,各校每日可檢測100件,農科院150件,合併家衛所每日檢驗量能共計1,050件。

對此,有學者提醒,台灣往往在疫情爆發首例時,資訊都不會傳遞到公務體系中,而是先進到各大學的診斷中心,因此地方上的診斷中心在首例病例和後續病例追蹤上扮演重要角色,公務體系該去思考如何和地方對接。

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直言「中央和地方確實有落差」,他以去年國內種雞場爆發馬立克疫苗接種失效案例舉例,「那時防檢局一直掌握不到馬力克的疫情,這個就是很大的落差。」因此未來也會修正中央和地方的接軌模式、強化後端的連結。
學者建議,應以長期抗戰態度,重新調整人力

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楊平政表示,畜衛所為國家實驗室,不僅要處理重大疾病的診斷、研究,現在還要調度人力組成豬瘟小組,「非洲豬瘟已經佔用家衛所非常龐大的人力和時間和設備,」加上台灣將來取得「不打疫苗非疫國」資格後,還是得不斷監測口蹄疫病毒,因此農委會應該用「長期抗戰」的態度重新調整人力編制。

不過他也指出,有些項目的檢測密度可以降低,例如入境處的消毒毯,畢竟其有消毒作用,再加上從未檢出過病毒,「可以把人力分配到其他項目去。」中興大學獸醫學院李維誠教授更點出,應按照風險高低調整檢測人力,舉例來說,在化製廠監測上,應以接收廚餘養豬場病死豬之化製廠為優先對象。

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回應,行政院長蘇貞昌已允諾會全力支持所有防疫豬瘟上的人力及經費,預計這個月將有至少50人的生力軍加入防檢局、畜衛所和畜牧處,這還不包含防檢局在入境處的行李檢查人員。

他也指出,其實中央、地方的防疫人員都不夠,尤其是地方的獸醫師,「多半都是人力混用,會造成許多問題,」當前許多獸醫系畢業的學生也排斥進入公務部門和服務經濟動物,而以貓狗等寵物醫療為主,「這些都要一併考量進去,做長期規劃,要從第一線照顧人員到防疫單位的人員、資源做盤點。」
台越合作,進行活體病毒檢驗技術交流

而在診斷技術的部分,雖然目前國內尚未檢出非洲豬瘟活病毒,都只是不具傳染力的病毒核酸。但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龐飛教授建議,農委會應提前因應檢出活病毒所需的技術和流程。黃金城表示,自己剛從越南回台,越南獸醫局有意和台灣畜衛所簽訂合作備忘錄(MOU),進行病毒檢驗技術的交流。

「國內目前沒有活病毒,如果要做免疫、疫苗研發或病理研究,都需要活病毒,」他樂觀以待,認為可以透過交流將台灣專家送至越南,直接取得活病毒做相關研究,加強台灣的檢驗技術。
學者:母豬場易爆發疫情,包含運輸鏈需加強管控

為掃除防疫漏洞,現場專家也積極提出建言。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羅登源教授認為,母豬場通常是較先爆發疫情的,因此在淘汰老母豬送往屠宰場的流程上,應成立檢查點,讓疫情能即早被發現和攔截;同時也要鼓勵豬農通報所有「疑似案例」,不應輕忽豬隻的異常狀況。

此外,雖然畜衛所有針對進口魚粉(作為養殖漁業的飼料添加)進行檢驗(註),並未驗到豬瘟病毒,不過學者仍認為豬隻飼料的把關手續更重要。對此,黃金城解釋,國內使用的進口魚粉主要來源國為秘魯,其餘在亞洲地區的只有泰國、越南,目前採用100%檢驗,「不只檢測非洲豬瘟病毒,也會檢驗有沒有豬肉添加物,目前是驗不到任何動物性的豬肉產品在魚粉中。」

而時常混入豬隻飼料的血漿蛋白、血粉等添加物來源上,台灣僅開放北美地區生產的才能進口,「包括中國、東南亞製的,都禁止了,中國製的應該不至於會轉口到北美、再賣到亞洲來。」

註:畜衛所依據OIE編訂的陸生動物診斷試驗手冊中,非洲豬瘟之實驗室診斷方法進行病毒診斷,檢測的樣本主要有五大類型:一、機場和港口的消毒毯,二、斃死豬及離島海漂豬隻檢體,三、進口魚粉檢驗,四、化製廠監測,五、邊境查獲和走私肉製產品。
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119751/